为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当前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难题,泉港区委编办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区的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突出重点、持续发力,为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今年同意全区教育用编73名,核准区属重点学校使用18名编制用于聘用研究生学历新任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一、坚持规范管理,着力在“控”字上做文章。一是科学制定用编计划。依托实名制系统和机构编制工作台账,梳理全区教职工实有人员情况,深入挖掘编制潜力,同时加强与人社、教育部门的沟通对接,掌握2021年预计退休人员、人员年龄结构等情况,准确预估最新底数,做到精准分析,确保在年度用编计划内科学合理划定专项招聘、社会招聘、教师调动等各种情况用编比例,鼓励泉港一中、泉港二中等重点学校通过专项招聘部属师范生或教育类研究生,加快教育新生力量引进,实现数量、质量双增长。二是开展教师专项清理。为规范全区教职工人员编制管理,2021年5月,联合区教育制定并下发《关于开展借用教师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方案,组织开展教师队伍专项清理自查自纠工作,大幅度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升教职工编制岗位使用效率和保障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和社会氛围,此次专项清理整治共要求118名离岗待退、教育主管部门借调教师返岗,规范13名长期病假教职工请销假手续,开除1名因违法犯罪受到司法机关处理教职工。三是创新编制核定方法。结合我区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人员紧缺的困难,创新小学教师编制核定方法,对于学生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对于确需保留但规模偏小、班级学生人数少的教学点采取一班一师的办法核定;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以教师工作量为依据配置教师,打破教学质量与教职工核定总量互相矛盾的难题,实现全区教育编制总量使用最优化,确保各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二、坚持靶向供给,着力在“调”字上出实招。一是整合资源,倾斜保障。注重从供给侧发力,通过盘活其他领域低效配置资源,为保障教育领域用编开源引流。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为抓手,持续加大“小散弱”、公益属性不强等事业单位整合,重点解决事业单位设置零散单一、职责重复交叉等问题,着力压减非教育单位事业编制,倾斜保障教育领域用编,今年以来共撤销事业单位11家,收回编制103名,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调节使用效能。二是动态核编,提升效能。根据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学生生源加速增长的实际,突破“就编制论编制”的思维定式,拓宽教育用人供给渠道,在2012年核定的3212名事业编制的基础上,每年核定1次教职工人员控制数,依标足额核定编制后出现结构性超编又确需补充师资力量的,按照教职工配备标准核定控制数核准编外教师,今年我区共核准编外教职工153名交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统筹分解,及时补充师资力量,增强了教师管理的自主性、积极性。三是优化配置,激发活力。探索全区各类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意见,重新明确中学、小学、幼儿园内设机构设置,鼓励支部党员人数50人以上单位设立党建工作机构,加强党的领导作用;规范人员结构调整,后勤服务工作逐步实行社会化,学校配备的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所占比例,高中一般不超过16%、初中一般不超过15%、小学一般不超过9%。
三、坚持盘活存量,着力在“蓄”字上求突破。一是实施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和人员调配管理工作的基础性、自愿性和全局性作用,严控人员调配,规范教职工调配程序、调动管理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调入我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配合区教育局选派名校长、名师参加2021年福建省基础教育省级师资培训,今年赴福师大、闽南师大和江西师大专项引进研究生学历教师11名,评选第二届名师38名,面向全国高新招募高中退休名优教师18名,新增市级名校长1名,新增省级学科带头人7名。二是提高编制使用效率。着重运用系统化管理思维,加强存量编制资源的统筹使用和管理创新力度,促进教育编制资源科学高效配置。大胆推进管理模式改革,提高编制使用效益,有效缓解了全区事业编制总量不足与未来教育事业发展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向上争取61名编制,我区自行调剂82名,合计共调剂143名事业编制建立区级教育编制周转池,按照“规模控制、动态调整、循环使用、专编专用”编制管理原则,全力保障全区2021年度义务教育用编需要。三是持续推进区管校聘。协同推进教师队伍“区管校聘”改革,完善以聘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健全教师退出机制,打破教师出口瓶颈。均衡城乡教师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高部分资金按生数核拨至学校,由区教育局修订完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实行差异化发放,重点向一线优秀教师倾斜,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正向激励机制,切实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