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为让特殊教育服务更为专业,更为精准,晋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全省首创开办了县级孤独症教育班,成立了孤独症教育专业,至2022年9月,已招收19个班,服务了167名学生。自2014年以来,学校将孤独症儿童的义务教育作为重点办学项目,成绩凸显。
1.设置个性化课程。学校以社会性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平等参与、融入社会为目标,进行课程建设,构建了以生活课程、康复课程、生态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开设如合唱、书法、手工、排舞等选择性课程,发展学生潜能。
2.探索多元教学形式。为充分挖掘孤独症儿童的学习潜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积极探索实践多元教学形式。生活类课程和融合类课程主要通过集体教学形式推进,康复类课程则通过集体教学和个别训练有机结合的形式推进。
3.开发融合教育资源。学校根据孤独症学生的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区和学校三种资源,实施正向社会融合、逆向社会融合和支持性社会融合支持体系,如:组织孤独症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场所参观体验;组织孤独症学生到综合实践基地参加实践研学;组织孤独症学生与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同上一堂课;完善环境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团队建设等支持性社会融合力量。重点改善孤独症学生的社会功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孤独症儿童平等、全面参与、融入社会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4.构建发展共同体。学校根据孤独症学生教育与训练实际需要,组织教师形成专业学习共同体,利用教师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分享和提升,并引导教师将理论进行教学实践。成立辅助沟通系统AAC、结构化教学、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个别化教学等康复专项小组,推动AAC、ABA、个别化专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辅助沟通系统、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和结构化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5.以课题研究促发展。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推动学校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先后通过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自闭症“适性社会融合”康复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组织教师深入钻研、实践和探索,不断推进孤独症儿童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在实践、研讨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更好地为孤独症儿童教育服务。
6.创建融合学习环境。学校根据孤独症学生学习需求,创建普特融合、家校融合的学习环境,同时把“结构化教学法”灵活运用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实现教学环境结构化,不断促进孤独儿童融入社会。
7.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学校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开办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讲堂,为孤独症儿童家长普及沟通辅助系统AAC、结构化教学等教育康复方面知识,形成家校合力,提升家长辅助训练的能力。充分发挥陪读家长的作用,组织陪读家长协助做好教育康复等工作,如,班级文化建设、辅助教学、学具卡片制作、问题情绪行为干预等,提高孤独症儿童课堂教学的质量。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努力,学校被评定为福建省特殊教育改革试点校(自闭症教育)、福建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教研基地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